本篇目录:
- 1、读《聊斋志异·婴宁》:人性本然的纯真
- 2、《童心说》段意
- 3、读书笔记:林曦《花与童》
- 4、读书心得作文
- 5、童心说原文及翻译
- 6、《童心说》读后感
读《聊斋志异·婴宁》:人性本然的纯真
”这是清代学者王士祯为《聊斋志异》写的题辞,正写中了蒲松龄作书的意趣:人间有千百种悲欢离合兴亡事,作者却独爱写林间花下一段情;人间有形形色色谦谦君子贤良美眷,作者却独爱写可亲可爱含情狐女巧笑花妖。
婴宁具有鲜明的个性:天真烂漫,肆意言笑,亦憨亦黠,不受任何礼教约束,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。因此,《婴宁》成为《聊斋志异》的代表作之一。
《聊斋志异之婴宁》读后感1 异史氏曰:“观其孜孜憨笑,似全无心肝者。而墙下恶作剧,其黠孰甚焉!至凄恋鬼母,反笑为哭,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。窃闻山中有草,名?笑矣乎?,嗅之则笑不可止。房中植此一种,则合欢、忘忧,并无颜色矣。
其实从另一个角度,也可以把花看成是寓意婴宁。花的自然,而爱花的婴宁是天然自在美好的。花的圣洁,又和婴宁的纯真相呼应。花的香味,也可以想象成是婴宁这一人物形象所散发出来的个人魅力。
关键词:婴宁 人性 狐性 《聊斋志异.婴宁》中的女主角婴宁是蒲松龄创造的狐鬼花妖世界中的女性形象之一,同时也是蒲松龄创造的最成功的狐女形象。婴宁这一形象是蒲松龄的理想型。
《童心说》段意
1、童心一旦雍塞,说出话来,也是言不由衷;参与政事,也没有真诚的出发点;写成文章,也就无法明白畅达。
2、龙洞山农在为《西厢记》写的序文末尾说:“有识之士不以为我还有童心的话,就知足了。”童心,实质上是真心,如果认为不该有童心,就是以为不该有真心。
3、童心一旦遭到蒙蔽,那么说话,则言不由衷;从事政事,则政事没有根基;写文章,则辞不达意。(其为人)并不内在地具有美德,也不是因内心诚实而产生光辉,要他说出一句有德之言,最终也不能。
4、人的童心已被掩蔽,那么说话,则言不由衷;主政做官,则政事无根柢;著书立说,则文辞不能准确达意。
5、“童心”说是李贽在他的《童心说》一文中提出来的,他说:“天下之至文,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。苟童心常存,则道理不行,闻见不立,无时不文,无人不文,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。
6、”,“童心”的提出是和“道”相对立。因此李贽在《童心说》里对道学大加攻击,甚至认为“六经、《语》、《孟》,乃道学之口实,假人之渊薮也,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。
读书笔记:林曦《花与童》
1、林曦的画作集《花与童》,文如其画,画如其文,简单,隽永。文字清新散淡,画作意趣盎然。三百多页,很快就能看完。书里画的各类清雅的花和惹人喜爱的小孩,流露出画家柔软的情意和对万物的深情。
2、《书法课》至今高居全国十大艺术类畅销书之列,可谓不负林曦这份良苦用心。密 林曦的文字信息量很大。《花与童》、《写字爱生活》的隽语箴言其胜在精;《只生欢喜不生愁》的随笔长文其胜在密。
3、是一本养生书籍,里面有很多实用的养生“秘诀”,非常受用除此之外,林曦老师还写过:《书法课》、《写字爱生活》系列丛书、《与书法相伴的生活》、《只生欢喜不生愁》、《花与童》等,都是值得阅读的好书。
4、是我们可以做的,美好又有益的事情之一。不止《写字爱生活》,林曦的其他书《花与童》、《只生欢喜不生愁》等也是很值得一看的,对了,近期还有一本新书《元气满满的生活》应该要出版了,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。
读书心得作文
读书心得作文 篇1 说起读书,长这么大,还头一次审视读书。因为从自己当学生开始到身为人师,我们都时刻与书为伴,只不过我们太习以为常,甚至没能好好静下心来,去品味以下读书的感觉和收获。
读书心得作文 篇1 大家好,我是一位好读书者,我想在此和你们分享我读书心得。我认为读书是孤独散步,它是精神放纵与漫游,让我们随它无边地游历,随它伤感而惆怅,随它感受而恍然大悟。其实读书最需要是个人情感散步天地。
读书心得作文 篇1 开卷有益,这是我自己阅读的最深的体验。从古代的“唯读书高”到现在的“书籍是人类灵魂进步的阶梯”,都能看出读书的良好作用。
读书心得作文 篇1 从小,我就喜爱读书;如今,读书更是我的一大嗜好。读书真棒!这是我内心的真切感受,借着这次寒假就让我写下来吧! 书是传播人类文化的使者,从印刷术发明以来,这事实就一直存在着,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。
读书心得作文 篇1 从小,我就喜欢读书。因为读书能给我带来无限乐趣,和很多在课堂学不到的知识。 读书使我丰富了知识,净化了灵魂。书就是知识的海洋,它让我们学习中学到了更多,提高了我的理解潜力。
童心说原文及翻译
童心既障,于是发而为言语,则言语不由衷;见而为政事,则政事无根柢;著而为文辞,则文辞不能达。
因为他的童心已经遭到蒙蔽,反而以外界接触的所见所闻和道理为其心了。既然人的心为外界的闻见之知和道理所主导,那么他所说出的话都是根据闻见道理而来的,并非出自童心的衷心之语。
这句出自明朝李贽的《童心说》,是这篇文章的第一句,原文是:龙洞山人叙《西厢》,末语云:“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。
”童心,实质上是真心,如果认为不该有童心,就是以为不该有真心。所谓童心,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,绝对真诚的本心。如果失掉童心,便是失掉真心;失去真心,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。
《童心说》读后感
1、《童心说》是《焚书》卷三里的一篇杂论,主要揭露道学及其教育的反动性和虚伪性,阐明了李贽的读书作文教育观,洋溢着自由主义教育反对封建教育的桎梏,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精神。李贽的“童心”,其实是新儒家学者先天性善论的继承和发挥。
2、而结果也正如他预言的,在被捕入狱后,他的著作被一并焚毁,里面也包括《焚书》。之后明清两朝一直禁止李贽的著作并多次焚烧,即使如此,民间对这些书还是反复刻印广为流传。
3、《童心说》收录于《焚书》卷三;李贽曰:“夫童心者,真心也”;“绝假纯真,最初一念也”;“失却童心,便失却真心;失却真心,便失却真人”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童心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,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,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,给我留言。